時間:2014-05-22 09:52:29
作者:世邦機器
生料愿樣和云母損失量的確定
為了將試樣云母損失的分析結果擴展到全部投入生產過程的云母中去,這些云母晶體在面積和厚度方面需要具有與“標記”晶體樣品逐級相同的特點。因為全部云母原礦按晶體厚度和面積進行分類這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采集生料試樣并進行試驗分析。云母粉生產線上的要求一直都是很嚴格的,并且云母粉生產工藝也是很精巧的。根據(jù)現(xiàn)有的生料取樣方法,試樣數(shù)量應不少于放人生產過程中云母重量的5%。 知道了毛礦中的云母含量和毛礦體積,就可以容易地確定出需要的和足夠的試樣重量。
在研究由留礦采礦法放出毛礦時的云母晶體損傷程度的時候,生料試樣是在礦房內崩礦過程中采集的,這時,試樣是在每個崩礦層分別選取,而后,合并為代表整個礦塊中全部生料的總試樣。
在考察深孔崩礦分段采礦法試驗中的云母損傷程度的時候,生料的單獨試樣是在用扇形炮孔崩落的每一層中采集。采集的試樣包裝成箱而且發(fā)送到試驗室,在試驗室根據(jù)晶體的堅硬性、面積和厚度進行分級。每級都要分別稱重,并計算出它占全部試樣的數(shù)量百分比。
與過去在生產過程中的“標記”晶體分析資料相對照,根據(jù)該試驗的每個等級和類型中云母含量確定在生產過程中晶體損傷的生料損失量。將每一個類型的“標記”晶體按克算出的總重量損失2戶。和有用云母損失2戶。對于表面積大于50厘米。的晶體定為改在低級組中附加晶體部分的重量。
中段高度與損失量的關系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足夠可靠的規(guī)定,但是耶恩和利克拉托夫礦山的生產經驗證明中段高度40―50米是合理的。第四節(jié) 礦 山 巷 道
井筒:在云母礦山井筒均開掘成矩形。由于礦井生產能力小,較普遍的是將井筒分為兩格――提升格和梯子格,同時在梯子格中裝設管道和電纜。 井筒均設置提升容積為0.4―0.8米。礦車的罐籠。
井筒支護采用木支架。在穩(wěn)固巖石中,井筒一般用懸掛方框支架支護,在不穩(wěn)固的巖石中應用完全井框支護。
井筒一般的開掘方法,就是用鑿巖爆破開掘,經常不斷地排水,末了構筑支架。用手持式鑿巖機鉆鑿深為1.2―1.4米的炮眼。較普遍的炮眼布置方式是用錐形掏槽。
天井:開采云母礦床時,天井一般作為回采工作面的通路,運送材料和設備,通風及其它。天井開掘在礦體中或圍巖接觸帶中。通常不開掘脈外天井。只有用充填采礦法時才開掘脈外天井。
-END-
許多著作,根據(jù)采礦技術因素闡述了采礦方法的選擇。因此,專門研究確定云母礦床的礦體埋藏要素、接觸特征及均勻程度等等的影響是不適當?shù)模驗樵诂F(xiàn)有的技術知識的基礎上就已經可以對上述各因素作出評價。
云母煅燒方式選擇的依據(jù)是:不能使雜質混入,在煅燒過程中使所有的云母片均勻受熱。目前,國內多采用間接加熱式的回轉爐,這種回轉爐按加料方式的不同,分為連續(xù)加料和間斷加料兩種型式。
1962年夏季,在1號脈的巷道中進行了人工通風, 空氣以6―8米/秒的速度流入22號平峒,并由19號平峒流出。
云母剝片的出成率是云母質量好壞的重要標志之一。云母剝片的出成率與云母的可剝性即解理性有關。
沿完全解理面剝層的晶體厚度通常為5毫米以上,較常見的晶體剝層厚度大于10毫米。因為在生產中要將云母剝成極薄的薄片,所以晶體的剝層不會降低晶體質量。
在研究由留礦采礦法放出毛礦時的云母晶體損傷程度的時候,生料試樣是在礦房內崩礦過程中采集的,這時,試樣是在每個崩礦層分別選取,而后,合并為代表整個礦塊中全部生料的總試樣。